江苏食品网欢迎您!

页眉

当前位置:江苏食品网>品牌战略>第三视点>正文

招租广告

正文

糖业“硝烟四起” 定价权国际争夺战悄然打响(二)

发布日期:2017-07-12 浏览次数:281754

  背靠期货 向往期权  国际糖业竞争,是一场难打的仗。糖料供应是食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糖行业坐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本土

江苏食品网讯  背靠期货 向往期权

  “国际糖业竞争,是一场难打的仗。糖料供应是食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糖行业坐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本土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在糖料供应源头展开。”黄桂恒指出,未来的中国糖业,谁掌握了高效率的糖料供应来源,谁就能在制糖行业中握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发展糖料基地将是未来中国糖业巨头们竞争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在当前糖市低迷的背景下,期货也成为糖企降低风险的一大依靠。据了解,国内大型制糖企业、用糖企业都不同程度参与了期货保值业务,尤其是糖厂,因为糖价波动对于企业利润影响较大,参与期货保值、跨市场套利的积极性也较高。

  “现在我们对白糖期货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广西东糖集团常务副总梁永安在郑商所一次交流会上表示,在利用期货市场方面,他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套期保值业务。

  郑商所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市场投资者结构合理,成交活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糖期货市场之一。目前白糖期货的持仓量稳定在按双边计的100万手左右,成交活跃,在FIA商品期货成交量国际排名中,成交量经常处于前列。2012年,白糖期货累计成交合约14827.80万手,成交金额84087.50亿元。

  “整体而言,白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高度相关,食糖现货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白糖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稳定生产,较好地促进了我国食糖产业健康发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体现。”分析人士表示。

  期货之外,糖企对于白糖期权也有较多的期待。目前,国际成熟市场均具备期权交易机制,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也纷纷推出场内期权产品。

  “国际市场上很少有单独的期货合约,一般都配合有相应的期权。一旦上市白糖期权,期货头寸持有者增加了套利机会、权利金收入,市场成熟程度、流动性都会有明显提升。”张笑金说。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透露,多年来,郑商所持续研究国际期权市场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期权交易制度设计,积极进行期权交易系统建设,期权推进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交易所、会员和市场专家等多方面的深入讨论,交易所对期权交易制度设计进行了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期权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交易所在现有期货交易系统基础上,添加期权交易功能,完成了期权功能的全方位升级。目前,郑商所正筹备举办期权仿真交易,进一步检验规则,测试、完善系统交易端和会员端的期权功能。参与者将由从业人员拓展至投资者,有效促进期权市场的培育。

  甘蔗保价收购政策宜微调

  食糖2012/2013榨季行将结束,回顾近年来糖业发展,各项产业政策作用巨大。10月份新榨季开启,新榨季中各项政策可能存在变化。

  为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稳定糖料来源,广西等主产区多年来实施甘蔗最低保护价收购,并且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从2001/2002榨季的170元/吨逐渐提高到2011/2012榨季的500元/吨,2010/2011榨季以来因收购价增幅较大农民种蔗收益较好,种蔗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也得以进一步增加。随着糖价的回落,2012/2013榨季甘蔗收购价首次下调,从2011/2012榨季500元/吨与每吨白砂糖7000元销售价格挂钩联动,调整到收购价475元/吨与每吨白砂糖6580元销售价挂钩联动。

  从蔗农角度看,尽管近年来甘蔗收购价相对较高,但因农药化肥等农资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过快,影响了蔗农的实际收益,农户对蔗价下跌反应较为敏感。种植收益预期不稳定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如果2013/2014榨季收购价下调幅度过大,会导致种植面积快速缩减。从糖厂的角度看,2013/2014榨季是增产周期的第三年,产销形势依然不乐观,糖厂必然希望继续降低甘蔗收购价以达到降低成本、缓解经营压力、实现利润的目的,但是从维护蔗糖生产,实现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糖厂又不希望蔗价出现大幅下调,影响未来年度糖料供应。

  从政策角度看,蔗价剧烈波动不利于行业的稳定。甘蔗保护价收购最主要的宗旨和原则是要保护糖农的根本利益,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保护农民利益单靠最低收购价一项政策显然是不够的,2013/2014年度糖价维持偏弱格局的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如果依然维持原有甘蔗收购价,种植面积难以调整,对以后年度产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考虑三方因素,新榨季适当调低甘蔗收购价更符合目前市场预期,但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国家储备糖制度。我国储备糖制度建立于1991年,调控的目标是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糖价平稳,保护工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于甘蔗保护价政策,国储糖更是紧密联系着糖厂、经销商、用糖企业,政策时效性强、影响力度大。

  从历次实践来看,糖价减产时,储备糖抛售能有效调控市场供应,但因政策与市场之间有一定滞后期,导致稳定市场的功效未能立竿见影。2009/2010榨季国家共计进行了8批抛储,抛储量达到171万吨,2010/2011榨季共计实施了9批抛储,总量为187万吨。经历了两个榨季共358万吨的巨量抛储打压后,糖价上涨才止住。糖价步入增产周期后,经过2011/2012、2012/2013榨季收储,目前国储糖库存总量已经超过500万吨,但因政策执行细节有待完善,稳定糖价的效果打了折扣。今年第一批收储中,沿海省份的食糖进口贸易公司和进口原糖加工企业占交储份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未能做到国务院要求的临时收储应收国产糖。另外收储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市场的价差,刺激了食糖进口。步入2013/2014榨季,国储糖天量库存成为糖价上涨的巨大阻力,但至少在新榨季的上半年,产量数据尚未明了,除因食糖快到保质期而进行的轮库,预计主动抛售力度不会太大。在此也呼吁有关部委建立更加积极、灵敏的调控决策体系,增加信息披露、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尝试推进对农民的直补政策。

  2013/2014榨季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前年的水平,目前甘蔗涨势良好,能否有效增产后期天气依然是关键。也期待新榨季相关政策细节能进一步完善,更好的促进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江苏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江苏食品网”。

②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江苏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